成功故事分享|北京爱迪国际学校,双轨制国际学校PBL项目式英语教学实操指南
成功故事>北京爱迪国际学校
自今年5月“新课标”公布之后,英语学科是争论最大的学科之一,原因在于,作为核心学科之一的外语课,九年总课时占比为6%-8%,相比语文的20%-22%、数学的13%-15%,课时占比只有其他两门课的一半。
英语课未来不重要了吗?但是当我们去仔细研读英语学科的课程标准,我们发现对英语运用、思辨、文化理解上的要求是不降反升的。
这样一来,问题好像就抛给了学校。如何用有限的课时,教给学生高阶英语能力?结合这一特殊主题,本期成功故事将以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老牌国际双语学校——北京爱迪国际学校作为主角,与大家分享!
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北京爱迪国际学校的Traci邓晨老师,她是北京爱迪国际学校中学部英语学科组长,也是剑桥国际课程认证教师和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(语言读写方向)。
Traci 邓晨
北京爱迪学校中学部英语学科组长
剑桥国际课程认证教师
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(语言读写方向)
Traci老师将从一所双语学校的内部视角,与我们分享国际双轨制学校如何构建高效能的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系统。
Q: “新课标”发布,英语学科有了哪些变化?
Traci:5月“新课标”发布后,我们学习发现整体变化还是有很多的,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这样两点:
一是新版课程方案中,非常强调素养导向。原来对学科的要求,可能更像是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教学模式,但现在会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、素养的培养,帮助我们国家培养有思想、有眼界的未来国际化人才,我觉得这是很根本的一个变革方向。
另一点基于素养导向,为了实现这些能力目标,学校在实施课程时,从课程结构到内容设计,都需要相应做很多调整。这也很“双减”政策的要旨相符,那就是去除冗余部分,尽量以任务、项目或主题的形式,来更好地组织、整合我们的课程内容,来突出主干、突出能力素养的目标。
就英语学科而言,“新课标”呈现出哪些变化?我觉得比较突出的一点,是能力要求变多了。比方说词汇方面多出了400个左右的单词,它要求的基础词汇量是1800,然后补充词汇、拓展词汇在200个左右,所以这个总的单词量上,是有了非常大的一个进阶。
另外在英语技能要求上,其实听说读写都有一定进阶,比较明显的我这边截出来了,比如说在课外阅读量上,它要求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,如果单纯凭课内时间,通过我们的课文精读,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的。
所以透过“新课标”看英语学科,从词汇量、听说读写、语言能力等,对英语语言运用的要求,都变得更高了。
Q:面对新课标英语学科的新要求,老师跟学生应该怎么面对?
Traci: 英语本身也是一门“习得”型学科,它不完全是“教”会学生,而是创造全方位的场景,帮助孩子接触、使用英语,在潜移默化中习得。
因为我们学校是一个12年一贯制的学校,很多学生的未来选择是很多样的,所以这就要求学校有一个内部统一的规划,一个能够多方兼容、对接的量表。
这张表我们学校实际上已经用了好几年了,我展示出来的是7-9年级的部分,从差不多3年的时间,完成CEFR量表中差不多从A2到C1的提升。“新课标”公布之后,我们再去看这张校内量表,我们挺惊喜地发现,“新课标”确立的分级,与我们的设计是基本一致的,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,他跟着我们的教学规划走,在9年级的时候,差不多就能达到B1-B2的等级,对应CSE就是三级以上,四级不到的水准。
那么不同英语能力水平,对应的阅读规划也是不同的。比如当学生英语要达到B1水平,他相应的阅读量,对应AR值是确定的,我们就会有目的地根据孩子能力和兴趣,去做读物上的推荐。
这样的方式,在学校我们叫做测-评-读一体化闭环。我们在推荐孩子阅读之前,我们会给孩子一个测评,通过测评使孩子阅读更有据可依,读完之后,老师给孩子反馈,在这样一个闭环中带着孩子螺旋式上升,这样孩子的英语能力水平,在这三年中不仅能得到提升,这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,基础会不断得到巩固和进阶。
当然在书籍推荐的过程中,我们学校也走过不少弯路。我们学校有一个校内图书馆,在我们选择英文原版书的时候,我们会倾向于选择新一点的作品。很多100多年前的书虽然是经典,但很多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相差太远,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确很难有共鸣,就很不想读。
我们会尽量选择一些较新的获奖作品,但是这样的书并不都是第一时间能引进国内,这几年疫情此起彼伏,这些适合孩子读的书真的很难买,而且即使买到,也很难做到人手一册。
所以从上个学年开始,我们引进了睿乐生的myON线上图书馆,我们发现这的确是引领孩子读书更好的办法。线上资源比线下资源要更丰富、更好用,不管是便捷性方面,还是很多实用功能,都非常不错。
Q:日常教学中您如何支持学生的阅读发展?
Traci: 我们学校因为已经引进了睿乐生的系统,我觉得学生操作Star测评的过程还是非常便利的,而且整个过程能够激发孩子阅读的主动性。
当孩子在做完测评之后,他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分数,当他再去登陆myON在线图书馆,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符合他能力级别的书。因为在线图书馆资源非常强大,所以孩子总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类型,无论是小说,还是非虚构,无论是文学,还是科学,还有不同的话题,总会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。
这里我想做一个补充。在中学阶段,从7年级到9年级,教材上的英语篇目,话题还是偏生活的,叫做日常生活交际话题,那么从高中开始,文章话题就会更偏学术一些,也就是说,从初中到高中,是一个从Everyday Topic到Academic Topic的进阶。
那不管孩子处在那个阶段,myON在线图书馆里的5100多册书,从话题上与教材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。比如像Family、Animals,或是Hobbies、Tools这样的话题,当学生在myON的学生端口进入,就能搜到很多相关书籍。
在我们学校,在初中阶段是双轨制,所以我们会以国家教材融合外研社的英语教材,将内容分布到不同能力范围内,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。所以如果老师想在课本精读之外,补充更多阅读资源的话,我们就会选用myON在线图书馆里面的内容,而课下,我们每周的课外阅读任务,学生也能轻而易举从系统中找到匹配的阅读材料。
读完之后,老师可以通过系统看到阅读测评,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效率到底怎样,有多少是读懂了——这个功能我觉得也很强大。
Q:课堂与阅读之外,英语项目式学习如何展开?
Traci:前面讲“新课标”时,也讲到“课程方案”聚焦的两大改革方向,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,另一个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机构性优化。其实后者就是指向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。
这一定是必然趋势,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是从近两年开始相关探索,大家也都在一种积累经验的阶段。怎样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帮助孩子学语言,特别是掌握单词、掌握句型。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要求我们将课本上的能力要求,包括单词的要求、听说读写的要求,非常明确、密切地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进行挂钩。
还是以Family这个单元主题为例,把这个单元变成一个两周的项目式学习,项目名字叫作A Family Timeline PBL,就是指导孩子去做一个家族的时间轴或者是时间谱。
贯穿这个项目的一个核心学科大问题就是:How can we,as interviewers and recorders,tell the untold stories of our family?学生要作为一个采访者,或是记录者,去挖掘、记录家庭中他不知道的故事,比如长辈事迹。
从这种表格中,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目标,与课本单元的听说读写、单词语法目标紧密结合,同时我们也明确列出英语等级水平要求。
经过这样的设计之后,课程的目标、单元的目标,要确保反复出现在每一堂课里,才会让项目式学习螺旋式推进学生的学习,而不是等做完活动,才发现与基本能力脱节。
项目之学习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带动基础能力不强的孩子。我还是要提下睿乐生的英语分级阅读系统,因为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学生方便地自主学习,所以项目式任务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,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学生以听促说,以读促写,他的很多学习都是目的驱动的,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也完成了学习。
(本文图片文字来源:北京爱迪国际学校)